那個上午,甫步出哥本哈根的Islands Brygge火車站,還沒有真正抵達,遠遠眺望已見藍 天下的Tietgenkollegiet,有本領讓附近所有建築黯然。 當時馬上想起的並不是人們口耳相傳的「丹麥土樓」,反而是宮崎駿的《哈爾移動城堡》——也許因為那一格接一格的房子,堆疊起來,出出入入,凹凹凸凸,狀似隨便,其 實都是亂中有序。 亦也許因為它坐著不動,卻好像下一秒將會突然伸縮整合,站起來,頭也不回地狠狠溜 掉,消失於眼前。 這建築更為人熟知的另一綽號,大概是「世上最美學生宿舍」。它在2006年落成,當時 是哥本哈根頗具野心的建設項目,由北歐銀行基金注資興建,作為前瞻示範:未來的學生宿舍應該是怎樣的?
丹麥建築團隊LUNDGAARD & TRANBERG ARKITEKTER的答案,強調理性與人性並存。整體設計向中國傳統客家土樓借鏡,把建築群圈成一個360度的圓,築起一面圍牆, 由一個個呈長方形的房間構成。 站在中庭公共空間,那巨型天井就是世界,是宇宙中心,是能量集結的所在。
宿舍樓高七層,一共360個房間(不知有心抑無意,數目剛好也是一個循環),像貨櫃 也似積木疊起,穿插有致。 奇幻建築自會勾起想像,不妨再天馬行空一點,假如這是一大組岩石,住客就是海鳥, 在一層一層板塊下的洞穴築巢,飛出飛入,每個單位就是家,小單位組成族群。
那為甚麼得設計成環環緊扣? 背後想法甚具東方哲學:圓圈沒有結尾或盡頭,永遠保持開放,形成流動氣場,裡頭的 人自會卸下防備,樂於社交,不論學習上做人上,均有助成長。 而圓沒有稜角,意味平等、平衡,希望借空間去影響人的生活。 中庭空地是一大塊綠,種了許多幾乎較宿舍本身還高的樹,再怪異的外表,亦因此顯得 溫柔。 本來科幻的建築,採用了tombac黃銅作建材,日子一久,開始氧化成深刻的棕,再加 上混進大量橡木,倒有種earth tone的親和,不至過於冰冷。 每個客廳的正面由頭到腳拉下落地玻璃,一室明亮,也符合環保建築原則。
Tietgenkollegiet的面世如平地一聲雷,2007年摘下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國際獎(RIBA International Awards),自此更受熱烈討論,近年是不少建築團隊的觀摩對象,並吸引 旅行團特地來此參觀。 當初取名Tietgen,是為了紀念著名企業家Carl Frederik Tietgen,讓丹麥於十八世紀末 走向工業化的重要人物,一個標誌著革命的名字。 未來建築好應該是一場革命,然而那未必轟烈,可以返回簡單不過的起點,重視每一個 在裡面活動的人,利用空間建構能量。 與其盲目往高空發展,不如跑一個大圈,不夠的話再跑十遍,讓好東西繼續在生生不息 間沉澱,然後循環。
Tietgenkollegiet
Address: Rued Langgaards Vej 10, 2300 Copenhagen, Denmark